网站导航
博士后招聘网 > 博士人才招聘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上海市柔性医疗机器人重点实验室)2025年招聘启事(含博士后招聘)

上海市柔性医疗机器人重点实验室(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Flexible Medical Robotics,SKL-FMR)以复杂的生命体作为切入点,以柔性医疗机器人为载体,开展新型材料和加工范式、柔性驱动、AI与智能化、影像与导航、生物光子学、仿生与生物混合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攻关,是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共同建设的,多学科领域创新交叉融合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和协同应用示范基地。

实验室拥有国际化研发团队,良好的实验空间,先进的硬件设施,成熟的技术保障,丰富的人群与临床队列资源,共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一流的学术声誉、卓越的学术生态和开放的科研环境。致力于为青年学者提供良好的科技创新平台和舒心的工作生活环境,支持青年人才迅速开展创新事业。现面向AI与具身智能、光声成像、柔性电子研究方向诚聘科研人员。热忱欢迎广大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加入重点实验室,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Part.01、AI与具身智能方向

AI与具身智能方向融合了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物理智能等多学科前沿技术,致力于构建面向精准医疗的智能诊疗系统与柔性机器人智能体。本方向聚焦医疗机器人医学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体的深度融合,重点研究医疗场景下的多模态感知、决策规划与物理交互问题,开发新一代智能医疗机器人系统与临床辅助决策工具,为微创诊疗与远程医疗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01、研究方向

围绕智能诊疗决策、自主化手术机器人、具身智能体、视觉语言大模型、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等前沿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l 智能辅助医学诊疗决策研究:基于大型影像与临床数据队列,构建辅助决策多模态深度学习模型,开展智能临床决策辅助诊断与治疗关键技术研发。

l 医疗机器人具身与物理智能工具链技术研究:面向微创手术任务,开发多刚度物体的多模态感知与辨识技术,研究符合物理世界规则的虚拟仿真与数据合成技术。

l 内镜与腔镜手术机器人自主导航与操作研究:研发自主手术规划、术中导航与器械操作智能体,实现机器人本体与真实手术场景的实时物理交互与动态决策响应,拓展远程应用场景。

02、岗位职责

1. 医学数据收集与管理:负责医学影像及其他临床数据的规范化收集与整理,设计并执行医学数据的标注流程,管理标注团队。

2. AI模型开发与优化: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开发医学基础通用模型、垂域专科模型与世界模型。

3. 物理仿真环境开发:基于机器人仿真训练平台搭建内镜、腔镜机器人虚拟环境,基于物理引擎构建脏器仿真物理模型,模拟物理交互与动态决策响应。

4. 机器人系统集成与优化:开发术前-术中规划、导航与操作平台,支撑柔性医疗机器人在实际临床场景中的部署。

5. 团队协作与临床验证:与临床专家、工程师合作,推动AI算法在实际医疗场景中的落地与验证。

03、任职要求

1. 学历与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力学、电子、机械、自动化、物理、数学或相关领域。有医学数据处理、大模型开发、物理引擎仿真或具身智能体机器人研发相关经验者优先。

2. 数据技能:熟练进行医学数据的收集和管理,具备大规模数据处理的经验。熟悉医学图像处理和文本数据预处理流程。对医学数据有深入理解,具备良好的数据洞察力和创新应用思维。

3. AI与算法能力:熟练使用C++/Python等编程语言,掌握PyTorch等AI框架,具备独立深度学习、强化学习模型开发与优化的能力。

4.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良好的跨学科沟通能力,能与医生、工程师等不同领域人员协同合作。

5. 其他:发表过AI机器人与医学结合方向的高水平学术论文者优先,参与过医疗机器人与影像AI产品开发、落地经验者优先。

04、招聘人数

2-3人

Part.02、光声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系统方向

本方向融合光学成像、声学探测、医学影像分析、人工智能与硬件工程等多学科技术,致力于构建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光声成像系统及智能诊断平台。研究重点包括多模态融合成像、实时成像算法、智能诊断分析与系统集成优化,推动光声成像技术在疾病早期诊断、术中导航与精准治疗中的转化应用。

01、研究方向

1. 围绕光声成像系统设计、成像算法开发、多模态融合与智能分析等方向开展创新研究,包括但不限于:

2. 光声成像系统开发与优化:研究新型系统架构,优化光学激发与声学探测模块,提高分辨率、穿透深度与成像速度。

3. 多模态影像融合与实时成像算法:探索光声成像与超声、OCT、荧光等模态的融合方法,开发实时图像重建、增强与可视化算法。

4. 智能影像分析与临床辅助诊断:基于人工智能开发自动分割、特征提取与病变识别算法,构建智能诊断模型。

5. 成像系统嵌入式开发与硬件集成:设计嵌入式控制平台,集成光学、声学与电子模块,提升系统稳定性与临床适用性。

02、岗位职责

1. 负责光声成像系统的搭建,光学/声学硬件选型、系统集成与性能优化。

2. 开发高效、实时的图像重建、去噪与增强算法,并推动算法在嵌入式或GPU平台上的部署。

3. 进行光声与其他医学影像数据的配准、融合与分析工具开发。

4. 与临床团队和科研团队合作,开展系统的临床前验证和应用研究。

03、任职要求

1. 学历与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生物医学工程、光学工程、声学、电子工程、计算机、物理等相关专业。具有光声成像、医学影像系统开发或多模态影像分析经验者优先。

2. 系统与硬件能力:熟悉光声或超声成像原理,具备光学/声学硬件设计、信号采集或系统集成经验。熟悉LabVIEW、C++或Python等编程语言。

3. 算法与软件开发能力:掌握成像重建与信号处理常用算法,具备影像分析或深度学习算法开发经验者优先。

4. 团队协作能力:具备良好沟通能力,可与临床、科研及工程团队高效协作。

5. 其他:在光声成像或医学影像方向发表过高水平论文或具有产品开发经验者优先。

04、招聘人数

博士后:1-2名;工程师:1-2名

Part.03、柔性电子方向

基于新型柔性电子材料,聚焦先进柔性微纳加工工艺、器件制造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制具有高密度、微型化和智能化的柔性电子器件与微系统,构建从柔性传感到人工智能的数据通路,以及人工智能赋能柔性传感的闭环回路,构建感知-驱动-控制一体化的智能软体系统,在微纳尺度上研发具有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的机器人。

01、研究方向

开展柔性电子、传感器、超材料、共形天线研发及智能算法技术攻关,研制具有高度感知和理解能力的高密度、微型化柔性多模态人工智能感知系统;

研制传感-驱动-能源-算法集成一体化的柔性微机电系统,建立跨尺度柔性压电功能薄膜化技术,实现多功能、多维度、可持续供能融合,解决医疗特殊环境下大曲率传感与驱动的应用需求。

02、岗位职责

掌握微纳加工工艺与柔性功能材料的制备与表征,设计与制造高性能柔性传感器、驱动器或电路,开展微纳制造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

开展仿生原理与驱动方法研究与建模,深化软体机器人感知研究与开发。

负责系统搭建、集成与性能优化。

与临床团队和科研团队合作,开展系统的临床前验证和应用研究。

03、任职要求

学历与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生物微电子、物理学,力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

掌握微纳加工工艺与柔性功能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拥有软体机器人或微纳机器人设计制造经验,或具有微纳机器人驱动或生物医学应用研究背景,构建感知-驱动-控制一体化的智能软体系统,发表过高水平论文或具有产品开发经验者优先。

团队协作能力:具备良好沟通能力,可与临床、科研及工程团队高效协作。

04、招聘人数

2-3人

Part.04、通用岗位要求

01、研发人员

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取得相关专业博士/硕士学位;

在学术前沿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取得良好成果,展现出较强的学术潜力;

身心健康,为人正派,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02、博士后

近三年在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取得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且具研究生学历,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非在职人员;在学术前沿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在相关领域已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展现出较强的学术潜力;身心健康,为人正派,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我们将为留学归国或来沪人员协助办理落户,提供免费公寓住宿。全职博士后享受绩效待遇同上海市“超级博士后”。

03、工程技术人员

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取得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位;

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可按课题组要求,开展实验室操作、仪器设备管理、设备调试与功能测试、软件开发等工作;

身心健康,为人正派,工作细致认真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管理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Part.05、薪酬福利

1. 参照国内/国际同等岗位优秀人才,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

2. 鼓励依托本单位申报各级各类科研基金或激励计划,配套相应科研启动经费;鼓励开展国际合作和参加国际会议;

3. 学术成果根据单位科研绩效管理办法获得相应激励;

4. 根据国家的规定办理并缴纳法定社会保险金,缴费基数、比例按上海市有关规定执行;

5. 其他支持:协助办理落户,为留学归国或来沪人员提供过渡期住房等。

应聘申请

有意向者请将个人简历、代表作3-5篇发送至以下联系人。简历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学习和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就(论文、项目、专利和奖励情况等)、未来研究设想。邮件主题请标注为“重点实验室-应聘的研究方向-应聘岗位-姓名-博士后招聘网”。常年接收应聘者简历,定期组织评审。

联系电话:

021-52039999*76338(人事科)

19117120892(徐老师)

18917129802(徐老师)

联系邮箱:

XM4592@shtrhospital.com(徐老师)

本招聘信息长期有效,欢迎海内外优秀毕业生申请。

SKL-FMR致力于为研究人员提供优越的科研环境和发展平台,期待您的加入,共同推动柔性医疗机器人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聘信息请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ID:boshihoujob)

原文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qe7ddZx58mLvJZ6EKkeBxg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