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医医院田建辉教授团队2025年博士后招聘公告
一、 合作导师团队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肿瘤中心包括临床医学中心和肿瘤研究所。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作为上海市中医医院的高峰学科,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肿瘤优势专科;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肿瘤重点专科。现任学科带头人为上海市名中医李雁教授,田建辉教授担任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及肿瘤研究所所长。
李雁,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第二届“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提名奖。担任上海市传统医学工程协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师从国医大师刘嘉湘先生和内经大家石冠卿先生。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项目、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科研项目30余项,获科技进步奖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SCI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主编《中医肿瘤临证新编》、《胃癌临床治疗新对策》及全国中医高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肿瘤分册》等学术著作21部,培养包括美国学生在内的国内外硕博人才60余名。
拟招收一名博士后。
田建辉,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兼肿瘤一科主任、肿瘤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国医大师刘嘉湘先生学术思想传承博士后,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领军人才。任国家中医优势专科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转移的理论构建、临床与基础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课题1项、上海市科委医学创新重大临床项目1项目等多项课题,合计经费近1600万。在Advanced Science、Science Advance等期刊发表科研论文24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余篇;入选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中医药科学技术三等奖、上海中医药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奖励7项,形成了在肿瘤转移防治的业界领先优势。创建了肿瘤精神共病的“调神治癌”研究体系,及肿瘤复发转移的“正虚伏毒”理论和研究体系,构建世界首例人肺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系(CTC-TJH-01)。
二、 研究合作团队教授
熊志奇,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杰青、百千万人才工程、上海领军人才,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神经发育疾病,包括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分子机制研究,并与临床专家合作,开展神经疾病的致病基因鉴定与功能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7项,转让8项;担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副主任委员。
张戈,教授,现任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研究),技术开发部主任,精准医学与创新药物研究所所长,罗守辉骨与关节疾病转化医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在Nature Medicine×3、Nature Aging、Nature Communication等期刊上发表系列原创性工作;在骨病研究方面获得了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23)、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23,2/14)等奖项。是首个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认证和美国FDA儿童罕见病药认证的治疗成骨不全核酸适配子药物的首席发明者;是“天舟一号”空间科学实验项目香港团队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遗传性钙磷代谢疾病)香港团队首席科学家;也是斯坦福大学与Elsevier联合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排行榜科学家。
张迁,教授,国家优青,上海市“领军人才”。师从曹雪涛院士,依托免疫与炎症全国重点实验室,立足于天然免疫和肿瘤免疫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及应用研究,通过建立天然免疫细胞分化发育和活化的表观遗传组,如DNA/RNA甲基化组,组蛋白修饰组,微小RNA组,将组学数据分析和功能实验相结合,寻找参与调控病原体诱导的天然免疫信号通路,炎性细胞因子的基因特异性转录,或肿瘤微环境对天然免疫免疫细胞重塑的关键靶点。以共同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数十篇,其中2项工作发表在Nature杂志,相关成果入选2015年和2018年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工作发表于Cancercell。
杨惠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副主任,从事妇科各类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28年余,主要临床特长为各类妇癌的根治性手术治疗、复发晚期转移肿瘤的药物治疗;承担国自然课题3项、上海市自然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60余篇,包括IJC、BJC、JHO、GO,MCT、JGO等;担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妇科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卵巢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吴二喜,美国贝勒医学院神经外科教授兼研究副主席,致力于癌症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诊断和治疗方案研究,累计发表190篇科学论文,多篇发表于《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分子癌症》(Molecular Cancer)、《临床研究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等国际顶尖期刊。担任《基因与疾病》(Genes& Diseases)副主编、《药物耐药性更新》(Drug Resistance Updates)编委会成员。
三、 研究方向
1.肺癌转移的免疫-代谢微环境调控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策略
2.肺癌脑转移的肿瘤-神经-免疫学机制及“调神治癌”的干预靶点
3.肺癌肝、骨转移的神经免疫学机制及干预策略
4.卵巢癌并发失眠的精神-神经-免疫学机制及“调神治癌”的干预靶点
四、 申请基本条件
1.政治素质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学风端正,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和发展潜力。
2.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35周岁(含)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三年。
3.近三年以第一作者第一排序在其相关研究领域的期刊上发表SCI论著1篇或以上(SCI论著要求为原创性研究论著,单篇影响因子在5.0及以上或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0.0者优先)。具有免疫学、肿瘤学、中医学、中药学研究背景者优先。
4.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五、 出站要求
需满足如下条件其中之一:
1.在站期间,以第一作者第一排序、其合作导师作为首要通讯作者(排位作者列表最后的通讯作者),并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与本人从事研究领域相关的SCI(E)、SSCI、CSSCI论著2篇或以上(SCI论文要求为原创性研究论文,并且累计影响因子须达到8.0)。
2.在站期间,以第一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为第一完成单位、其合作导师作为首要通讯作者(排位作者列表最后的通讯作者),并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与本人从事研究领域相关的SCI(E)、SSCI、CSSCI论著1篇。同时,以上海市中医医院为申请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上海市超级博士后项目中的一项。
六、 博士后待遇
1、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间,基础标准每人每年税前不低于35万元。
2、博士后在站期间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上海市超级博士后项目,基础年薪标准从第二年开始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0万/年。
3、医院全力支持博士后申请“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创新激励计划”5-10万元/年,更有机会入选上海市“超级博士后”15万元/年。
4、博士后在站期间以上海市中医医院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论文、获得基金、专利等,享受科研绩效专项奖励。
可申请项目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上海市“超级博士后”项目
●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
申请人需递交的申请材料
●博士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或证明
●博士后申请表格
●个人简历
●二位同行专家亲笔签名推荐信(其中一位为本人博士生导师)
●博士论文、代表性论文等学术成果证明材料复印件
●个人拟开展课题的研究计划(2000字左右)
七、 申请方式
●个人申请:由博士后申请者提交申请材料
联系方式
联系人:田老师
联系电话:13761351319
电子邮箱:tjhhawk@163.com(邮件主题请注明博士后应聘+姓名+博士后招聘网)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聘信息请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ID:boshihoujob)
原文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nixieeS1OW0cx-YAqtD5Kg
来源:上海市中医医院